我们在折腾什么?

image

Recently, I found myself in a surprising role as the “media spokeswoman” for the Philadelphia 2/20 rally. You may ask how did I stumble into that role, well, I will save the reminiscing for another time. I certainly did not see it coming.

Before this, race was never something that I talked about publicly. In fact, the subject of race is something very personal to me. For example, although I am proud of my heritage I chose not to join any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a “Chinese” in its title.   I feel strongly that, as an academic, I should be evaluated and grouped purely by the content of my ideas.  Having grown up in America, I do not remember encountering discrimination.

As a second generation immigrant I felt, and still feel, very comfortable with being yellow in America. It is only the recent events in the news that bothered me on a deep level. Bad things happen in America to all races, but recently they seem to be happening at an increasing frequency to Asian Americans.  There was the witch-hunt that led to the hasty arrest of Sherry Chen last year.  And then of Xiaoxing Xi right here in Philadelphia.  Now, we see this selective prosecution of Peter Liang.  Was I oblivious before, or is this anti-Asian sentiment really gathering steam?

image

So, after this 220 rally for Peter Liang, a group of dedicated volunteers in Philadelphia are riding the momentum to start an Asian civil rights movement. I am proud to say that I am part of this passionate group!  But before I start calling myself an activist, I have to figure out what this is all about.

Why are we doing this? Most second generation Chinese that I know do not seem to be bothered by the recent events.  Many of these ABCs, or American Born Chinese, are also doing very well, through their hard work they are working in stereotypical non-Asian fields such as lawyers, artists, and even politicians. So, this racial “discrimination”, if we may call it that, is it unique to fresh-off-the boat (FOB) Chinese immigrants?

But, Peter Liang was second generation!  Seems we can’t just wait for assimilation to be the solution. Even a second generation local kid gets treated this way. But how much of Liang’s unfair treatment was because of his skin color, and how much of it was because of his remnant fob-ness, his lack of assimilation? If he were an assertive, truly Americanized banana, would he have met the same fate?

image

At the press conference for the 220 rally I was asked the question “Do you think there wa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Liang?” After hesitating, I said, “discrimination is a strong word. In Peter Liang’s case, there was unfair treatment. ”

In the following days, I lost quite a bit of sleep over this question. Was that the right way to answer it? My instinct was that in America people hate it when you play the race card. Or, more accurately, the white majority hate it when you play the race card. But we are playing the race card, why deny it? Yet, if Peter Liang were white, would I still think this outcome is unfair? Absolutely! But I probably wouldn’t feel strong enough to protest it on the streets.

image

So now, for this civil rights movement or whatever it should be called, our main goal is to get Asians to become more socially and politically engaged, to stop being the silent minority.  How should that be achieved? And what role does assimilation play in all of this?

Will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social engagement come naturally as immigrants find and adjust to their new identity in this adopted country? For me, a second generation schizophrenic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is an especially illusive concept.  For everyone, finding identity in America must be a personal thing, something that needs to be taken at one’s own pace. If anything, I hope that my involvement in this whole cause can help others find their own voice.

If you have read this far, well, I would really like to hear how you feel. What do you think our efforts are all about?

image

华人怎样做才可以不是一盘散沙

原载: 圣地亚哥亚裔平权会
华人到底是不是一盘散沙?

这次220全美大游行,总计约有10万人左右走上街头,为Peter Liang发声,因此很多观察者认为华人不再是一盘散沙,已经开创了团结的新纪元。同时,又有很多观察者看到在这次事件中,有无数的不同意见,甚至是根本 相反的意见,又同时在宣称华人仍然是一盘散沙,无法团结。而游行结束之后,照例又是各种谣言、攻击满天飞,并且为Peter Liang设置的捐款基金似乎还是没有找到让各方认可的方法。那么华人到底是不是一盘散沙呢?

什么是一盘散沙?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给“一盘散沙”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义。即,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是“一盘散沙”?

有 人认为,只要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就是“一盘散沙”。如果按照这个定义,观察其他族裔在相同事情上的看法也都有所不同,那么其他族裔也都是“一盘散 沙”吗?再说,美国既然是一个民主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表达自己自由观点的权利,不同的看法岂不应该是常态吗?所以这样的定义显然是有问题的。

经 过几年的草根活动实践,以及对主流社会的近距离观察,我们圣地亚哥亚裔平权会认为,所谓“一盘散沙”是一种状态,即当我们华人这个群体里面有人遭遇意外情 况的时候,当事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渠道找到最优资源帮助他处理这个意外;而当事人周边的人虽然有热心,却没有足够的经验帮助他处理好;再远一些的人则 因为信息的不透明,常常因为害怕被骗而无法放心大胆地去帮忙。绝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在遇到意外后,要么自己选择忍气吞声,要么即使努力抗争也无满意结 果,这样的事实常常会令整个族群感到非常无助。

为什么这次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有近10万华人走上街头?是大家集体无意识吗?我们相信不 是,走上街头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思辨能力的自然人及其家属。正是因为有排华法案的大背景;有最近纽约华人小女孩被撞死,司机却被判无罪的 案例;有华人外卖郎被流氓bully却不敢报警的案例;有华人孩子要为升学付出极大心理代价还要被别人带nerd帽子;有华人科学家被诬指为间谍,虽最终 无罪释放却仍然蒙受不公;最近又有奥斯卡颁奖礼上黑人对亚裔的歧视语言电视台依然正常播出;所有这些都给了我们整个族群一种无力感。Peter Liang此时的判决将这种集体无力感点燃,所以我们有了声势浩大的220大游行,并最终引起主流媒体的注意。

所以我们对“一盘散沙”的定义是,整个族群遇到意外事件时的集体无力和无助的感觉。本系列后面的解决方案就是针对这个定义来展开的,若是您不认可这个定义,本系列后面的文字对您来说就是废话,基本就可以略过不看了。

什么样的状态是理想状态?

在 “一盘散沙”的定义明确为“整个族群遇到意外事件时的集体无力和无助的感觉”之后,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是我们目标的理想状态呢?这将有助于我们每一个人确定 我们努力的方向。请注意以下论述仅基于在美国华人的经历,并不适用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美国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对完善,使得民众有渠道表达自己的 权益与关切,才有后面的一系列思考。

我们认为,当有意外事件发生时,意外事件的当事人如果能够立即找到他所信任的political organization(政治组织)寻求帮助,这个政治组织能够有经验迅速帮他找到可以求助的资源,这个政治组织并且有能力、有口碑可以在本地、本州乃 至全国范围内取信本族群,在你展现所知全部真实的情况下,让大家自行判断,持相同观点的人可以放心予以各种形式的帮助;持不同观点的人可以对这件事情本身 持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意见,但却不至于对组织者的意图产生不良揣测和联想。这个政治组织因而能够集中本族群的优势资源帮助当事人处理意外,并取得在法律法 规允许的可能情况下的最佳结果。

简单地说,如果有这样规范运作的本地政治组织,在本地能够取得大家的信任,与全国其他各政治组织有联结,与 本地政界、法界有联结,遇到意外事件的时候有意愿为当事人效力,有能力集中本族群的优势资源为意外事件当事人提供帮助,那么相信我们族群的每个人都不会再 觉得我们自己是“一盘散沙”。圣地亚哥亚裔平权会正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希望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能取信于华人社区的政治组织。

组织 vs 个人

在这次游行总结中,我看到不止一个城市的游行组织者自豪地声称,这次游行完全是草根义工发起的,没有任何组织介入。看上去很美,似乎高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好事吗?

这次游行大家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有同样目标的情况下,效率是惊人的,咱们华人又有着做事就会做完美的优秀传统,所以在集体热情爆发的情况下,即使没有有经验的组织参与,我们也可以表现得很完美。

但 是个人行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机制上难以持续。客观上每个人都有家有口,有现实的生活需要,当激情退去,毕竟是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继续,没有义工之间相互的 鼓励,常常也就慢慢淡出了。当下次事件发生的时候,有些义工不一定会出现,不光是老义工的经验无法传承,而且对于外界来说,也不知道如何相信这一批新的义 工。更何况这一批义工如果是第一次相互配合,光是度过相互之间的磨合期就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的游行组织者光是争论标语、无法决策就花费了 大量的精力。

因此,政治组织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在日常运作过程中义工之间可以建立相互的信任、形成民主议事机制、传承经验。这样当有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这个政治组织就可以迅速整合内部力量,发挥作用。这部分是政治组织对内的意义。

一 个正规政治组织的意义还在于,其能够根据美国的法律法规,形成规范化、公开、透明的财务制度,需要募捐的时候说得清理由,募捐方式经得起时间考验,义款用 途公开透明且符合捐款人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本族群有捐款意愿的同胞的热心,才能集中族群的财务资源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政治组织存 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外的资源整合。在政治组织存在的情况下,即使在没有大事件发生时,政治组织也可以对外建立联系,包括与法律界的联系、与本地政界 的联系、与全国其他华人政治组织之间的联系等等。尤其是在与政界联系的时候,当你是以一个大型政治组织中的一员与他们联络的时候,你受重视的程度明显高于 你只代表你自己的时候,你也更容易把华人社区的声音传递给政界。

那么为什么华人对政治组织、团体显得这么深恶痛绝呢?后面将从我们一些常见思维误区开始,说明一些华人政治组织团体为何不能赢得大家信任的原因。正是这些思维误区,导致我们陷入了“一盘散沙”的困境而无法自拔。

政治组织的运作:

前面介绍了为什么我们华人需要有自己的政治组织。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常常对政治组织有不自觉的排斥感,所以应该怎样运作一个本地政治组织才能取得华人的信任,这就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圣地亚哥亚裔平权会根据近两年的运作,整理几个基本要素列举如下:

1,有一个清晰可循的章程(Bylaws):

在章程中需要清晰写明本政治组织的目标以及组织形式。章程就类似于一个组织的宪法,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包括founding members)都应在此宪法所定义的范围内加以运作。

章 程以及对章程的尊重与否常常是外人了解这个组织运作的第一个窗口,如果一个组织希望有更多的理性的朋友加入,规范的章程是必不可少的。笔者所在的亚裔平权 会,在试图邀请一位朋友加入时,这位朋友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的章程是什么?这位朋友在了解平权会的章程、并近距离了解平权会的运作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就决定按照章程申请成为平权会的理事。

在尊重章程的同时,组织所有成员也应有在绝大多数同意的情况下修改章程的灵活性。因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运作一个非盈利组织,初期制定章程时的一些小失误在所难免,所以章程中需要有规定会员投票对章程进行修改的灵活度。

一 个好的章程也能够帮助组织会员在组织内实际参与民主事务、进行民主运作、投票决策。对于组织成员来说,有了章程的帮助,民主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 一个具体的可操作、可积累经验、与美国其他团体之间可相互借鉴的运作方式。久而久之,在一个组织运作中习惯了民主议事机制的人,就具备了去参选美国民选职 位的一些基本实践。

2,透明的财务与开放的沟通:

其实这本应是涵盖在组织章程里面的话题,但是因为沟通和财务实在对一个政治组织的成败太关键,所以必须要单列出来讨论。

常 常有人说,只要一涉及到钱的事情,华人就很敏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相信其他族裔也是一样,更何况我们看到有太多的例子,开始募捐不正规,最后款项不透 明。这些都客观上伤了有热心捐款的人的心。所以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要从最开始就把透明的财务制度建立起来,不仅仅是按照非盈利组织的要求公开给IRS,还 应该主动地把自己的财务状况公示给自己服务的社区,主动要求大家的监督。只要社区有任何疑问,第一时间予以解答。只有这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家才能信 任这个政治组织,在第一时间慷慨解囊,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雪中送炭。

开放的沟通本来也是民主章程里面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我们长期所受的非 黑即白的教育,常常使得我们难以接受不同意见的存在,常常一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就以“破坏团结”的名义加以打压,甚至常常有人忍不住就要“清理革命队 伍”。殊不知,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政治组织的正常成长是非常致命的,若是一个组织不能包容不同的思维,必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多角度思考,容易失 之偏颇。若是一个组织开始第一次清理异己,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不断地清理异己,最终不是消亡就是暴政,更遑论获得社区的认同和信任了。

3,处理一切事务遵守法律法规:

作 为在美国运作的政治组织,首先要建立起尊重法律的习惯,在处理一切事务的时候,把怎样做是合法的放在第一位。这是取信于社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且也可以 在运作过程中给所服务的社区传递“法律至高无上”的文化。正是由于美国法律制度的相对完善,所以政治组织才有生存的空间,因此对法律保持敬畏是政治组织运 作成功的一大重要前提。

所谓“法律至高无上”,是指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当遵从法律法规。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切法庭所作的判决我们就不能通过合法 渠道加以发声。比如有些裁决我们可以上诉,有些裁决我们有异议的时候可以用合法的渠道发声表达这些异议,对一些我们认为不合理的法案,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 影响政界加以修改,等等。

美国的法律是一个在不同组织的推动下,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一个开放系统,所以我们政治组织做事首先应遵循法律,并且要学会在合法的框架之内,推动法律向有利于我们族群的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政治组织的核心工作。

4,积极与本地政界、法界联络:

要达到推进美国法律系统的目标,就必须要积极与本地政界、法界进行日常的联络。因为只有政界的人物才有最大的提案及投票权来制定、修改法律,所以跟他们保持联系,了解并影响他们的想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法 界就更不必说了,当社区成员遇到一些意外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寻求法律界的意见和帮助,先尽量通过法律内的渠道加以解决。由于律师的分工常常非常细 致,所以日常的一些沟通、联系就很重要,可以帮助一个政治组织大致建立与律师队伍的联系,在有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在该领域内最有口碑的律 师。

在与政界保持日常联系的时候,组织成员一定要时刻保持“为本族群利益服务”的初心。由于传统教育的缘故,有些人在面对官员的时候常常会 不自觉地把他们放在“父母官”的位置,甚至以与他们合影为荣,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在有事发生的时候他们能帮助本族群的利益做多少事就很难说了,因为他们会 不自觉地把自己与“父母官”的“良好”关系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其实,我们应该时刻把他们真正放在一个“公仆”的位置上来进行交流,我们与他们建立互信的 关系,目的是为了把我们族群的声音跟这些民选官员进行沟通,让他们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了解到我们族群的利益需要。当“与官员的关系”与“族群的需要”发 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应当很自然地站在“族群的需要”这边,这样既能赢得所服务社区的信任,也可以赢得民选官员的尊重。

5,时刻将自己定位在旅美华人的位置上:

作 为一个在美国、为华人族群服务的组织,我们首先应当将自己定位在旅美华人的位置上,即尊重所居住地的法律法规,以所居住地认可的方式,维护所居住地华人的 利益。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我们的同胞,因为我们共同居住在一个地方,不管怎么样,这些切身的利益是可以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团结在一起的。而一个政 治组织要能发挥其最大的功用,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看它能够团结多少人。

从笔者的实际经验来看,分裂一个在美华人政治组织最好的话题莫过于讨论 与中国有关的议题了。由于每个人来到居住地之前的个人经历不同,对中国国内一些事务的观感就有不同,这是实际存在的,但是这些中国的问题其实我们旅美华人 并不能改变什么,除了表达观点、导致分裂以外,我们几乎帮不上任何实际的忙。因此,作为一个在美华人的政治组织,规避这些几乎没有帮助、只会造成分裂的议 题就非常重要。

同时,政治组织的主要决策人物应尽量避免与中国的政府官员有官方的接触,一来容易在所服务的族群内形成分裂,二来也难以取信于本地政界,为与本地政界的交往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个人的作用如何发挥?

组织建设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圣地亚哥亚裔平权会仍然在组织建设摸索的道上,不过也很愿意和全美各地的有志之士一起交流分享有关的经验和教训。

讲了这么多对于组织的要求,很多个人可能觉得我自己可能没有时间领导一个组织,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可以为族群的利益做些什么呢?请看本文最后一个部分。

个人应如何维护族群利益?

前面讲了很多对本地政治组织的要求,那么作为个人,如果没有精力参与政治组织的日常运作,又有心为自己的族群利益服务,应该怎样做呢?又有哪些思维的壁垒需要打破呢?

1,了解一个政治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不能谈政治组织色变

首 先要真正了解一个能够代表族群利益的政治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前面已经讲过很多,这里再重复一下,一个组织的作用就是能够聚合本族群人力、财力、智力资源, 有渠道与本地政界、法界联系,为本族群的突发事件当事人提供及时有效帮助。而一个组织要能够在政界有影响力,能够为当事人提供帮助,就必须首先要有足够的 支持者。

所以作为个人来说,首先不能谈组织色变,要相信一个组织的存在对于整合族群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

2,用“第一手资料”识别你能够信任的政治组织

在相信一个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之后,你就需要用你的智慧来识别你身边的组织是否值得你的信任。

一 般来说,一个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的组织,你可以通过了解它的过往行为来了解它;一个刚诞生的组织,可以通过它的章程了解它。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要与那个组 织里的领导团队有直接的交流,用直接的交流来帮助自己做这个组织是否值得信任的决定。切忌仅仅听第三方的道听途说,就给一个你从未打过交道的组织下一个好 的或者坏的结论。个人要尽量养成一个“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好习惯。当然,如果一个组织的领导团队甚至不愿意与你做直接的交流,这行为本身就是这个组织不值 得你继续信任的“第一手资料”,因为这样的行为至少说明你不是这个组织的目标服务对象。

3,逐步贡献你的选票、时间与金钱

当你选定一个政治组织之后,可以考虑先用选票来支持那个政治组织。我们常常有一个思维上的误区,“候选人只在需要选票的时候才来找我们,选举完就不来找我们了”。殊不知,民选官员也常常有类似的困惑,“一出事就来找我了,平常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一 个组织正是解决上面两个误区的重要环节。组织如果能够影响数量众多的选票,并且通过其运作让候选人看到这个组织影响选票的能力,那么候选人自然就会重视这 个组织,即使在选举结束后也会需要时时保持与这个组织的联络。这样,一旦有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个组织也可以第一时间让民选官员知道我们族群需要发出的声 音。

贡献选票是关键的第一步,可以让民选官员和候选人看到我们作为族群的力量。另外,当这个组织根据大家的意见需要支持一个候选人或者民选 官员的时候,常常会需要义工或者政治献金,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你贡献时间和金钱,不过这对很多人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也需要组织领导者更多地对候选 人情况地介绍。最重要、最根本的一件事,还是你自己愿意跟随你所信任的组织投出你宝贵的一票。

4,信任与包容

前面讲了这么多对组织运作的要求,也提到了个人如何识别组织,建立对组织的信任。在这个宝贵的信任建立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这个组织最大可能的包容,给这个组织犯错误的机会和空间。

一 定要谨记一句话,“不做事的人一定不会犯错误,做事越多的人常常犯错误也越多”。当你已经开始信任一个组织,就要理解这个组织里面做事的,也不过是普普通 通的人,这些人常常是牺牲自己业余时间为社区奉献的义工,他们中很多可能也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可能从事的也是自己还不熟悉的业务,他们做的事情越多,所 犯的错误也可能越多。

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请你给予你所能够给的最大的谅解,尽量不要去“诛心”,动辄怀疑他们的目的是否纯正,是否有私心 等等。若是你觉得他们的能力上面有欠缺,你可以考虑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若是你觉得他们的经验上面有欠缺,请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成长。我们只 有相互包容、相互体谅,才能鼓励社区中出现更多的义工愿意为你所信任的组织服务,把组织的影响力做大,最终才能够让我们社区不再是“一盘散沙”。

5,接受政治组织成员也不过是普通人的观念

对于组织领导团队里面的成员,我们不了解他们的人有时候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既期望他们能够有时间、有能力带领族群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同时又期望他们是完全不从组织运作中领取任何利益的义工。

当 这些组织成员是律师、房地产中介、保险经纪等自由职业时,常有人会想,原来他们不过是假借服务社区的机会拓展自己的业务;当这些组织成员没有自己工作的时 候,又会有人想,他们这样没有工作就做义工,好像很反常啊,一定别有所图;即使当这些组织成员有正式工作的时候,也难免会有人对他们服务社区的“动机”横 加猜测。

这样不切实际的期待和猜测,对于一个组织的义工来说,其实相当沉重。因为每个义工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养,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过,我 们不能期待我们当中会突然凭空出现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领袖。当我们能够从我们所受的传统圣人教育中走出来,知道这个社会上每个民选官员、每个候选人、 在社区服务的每个义工都不过只是平凡人的时候,我们对这些社区义工的同理心也许就能更加增多一些。

结语

要 解决在美华人“一盘散沙”的问题,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准了正确的方向,我们能够有人愿意出来组建政治组织,这个政治组织能够 取得社区族群的信任,这个政治组织能够不改为本族群服务的初心,这个政治组织就能够得到本族群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建立在政界的影响力和法界的日常联系,这 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这个组织就可以成为沟通政界、法界与当事人的一个畅通的渠道,使得我们族群里面有难者知道求助的渠道、组织有帮助的能力和影响力,有 意向的捐款人能够放心地进行捐款,从而积聚本族群的优势资源对当事人加以帮助。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

 

Dr. Robert P. Shine’s Speech at 220 Philadelphia Rally

[220,Peter Liang, Akai Gurley] 2/20/2016 philadelphia. Dr. Shine:
“We honestly and firmly believe that if justice is for Americans, then justice must be for officer Liang.”
“He was an officer on duty to protect the citizens, in the fear of his life, and the other gentlemen Mr. Gurley in fear of his life, a tragedy occurred. It was not an intentional crime. It was not something that he intentionally did. But he was made a victim.
The system has not treated him with adequate fair justice.
We call upon the justice in America to review, to re-examine, to take another look that Mr. Liang, that he receives the mercy that the court can offer him. He does not belong off of the force, he belongs on his post of duty, with his family.”
“So regrettable has the life of Mr Curley been taken, but
we cannot undo the event. but we do not have to perpetuate the event by finding this officer wrong and therefore punished for that. ”
“It was not a crime, it was a tragedy.
Let this man go free.”

Reverend Dr. Robert P. Shine, Sr. (AAMIA)
Dr. Shine is the Pastor and Founder of Berachah Baptist Church in the West Oak Lane section of Philadelphia, where he has been the Pastor for seventeen years. Dr. Shine is a very well respected, visible church and community leader throughout the Philadelphia area. He is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Black Clergy of Philadelphia and Vicinity and President of the Pennsylvania State Wide Coalition of Black Clergy. He is the chairman of the African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AACR) and chairman and Charter member of the World Communications Charter School.
Dr. Shine is the former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Manna bible Institute. Dr. Shine is a member of the Philadelphia Police Advisory Commission, (PAC), a member of the Board of the Campus Boulevard Corporation, (CBC); he’s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Board of the Barrister’s Association of Philadelphia. H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Philadelphia Association of Catholic Religious Investors, (PACRI). U.S. Congresswoman Sheila Jackson Lee (D-TX) appointed Dr. Shine as Congressional Black Caucus Chaplain and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lack State Legislators appointed him to head their Church and Clergy Division.
–from pfaw.org

记费城220挺梁大游行

记费城220挺梁大游行

作者:宾州/谷世强        视频:费城/Vivian

20160220-article_2_1春节已过,元宵佳节来临。本来,这是全世界华人一年中喜庆新春时刻,吃元宵, 闹花灯,享受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天伦之乐。 但从小立志当警察为纽约做贡献的约警察局华人警官梁彼得家,今年却无法过好这个本该喜庆的猴年春节。 因为,梁警官的母亲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执勤公务中失误的儿子面临被重判15年牢狱之灾冤案却又无能为力。枪击案多多的纽约警察执勤危险啊。 梁彼得在执勤公务中由于神经高度紧张,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在夜晚恐惧昏暗的执勤现场触枪走火,鬼使神差地竟然误杀了在现场的一位非洲裔男子!这的确是个沉 痛的悲剧。我们每个华人也都为这位被误伤后不幸死亡的非洲裔男子和他的家庭深表同情。但这毕竟是一起纽约乃至全美国警察多次发生过的失误悲剧,绝非故意。 就这,纽约法庭竟然做出了要求给梁彼得“二级谋杀”的定罪。如果成立,梁彼得最高将面临15年的监禁。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士兵在战场上 误伤友军和无辜平民,美国警察执勤公务中误伤百姓的不幸失误哪一个被如此重判过? 而且,去年美国密苏里地区发生的弗格森黑人青年遭白人警察枪杀案和纽约白人警察锁喉致黑人小贩死亡案人们还都记忆犹新。 当时法庭依据法律和美国社会治安现状都做出了白人警察误杀无罪的判决。于是乎,非洲裔美国社区与美国政府特别是警察之间的激烈冲突连连发生。 在此状况下,对华人警官梁彼得的明显执勤公务中发生的误伤命案却如此重判,不合情理更不合法理。这是明摆着拿华裔做替罪羊去帮助摆平美国社会问题的有政治 倾向判决。 在美华人社会被震惊了,最温和的华人一族也被激怒了!微信时代,新一代华人虽依然是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但已然不再是温顺的羔羊和好捏的软柿子了。 于是乎,数万华人走上美国40多个城市示街头的“220挺梁大游行”震撼发生了,它掀开了在美华人历史的新篇章。

一晃, 我也来费城地区工作生活20多年了。小规模的华人上街示威游行我在电视新闻上都没有看过, 当地“美国人”的抗议失业等示威游行也未曾见过这等走过费城市这么长路线而且口号震天井然有序的。 “220挺梁游行”出人意料地达到近5千人参加的规模,用“大游行”这三个字形容绝对贴切,就是负责为游行开道和维持治安的费城警察大概也大开眼界了, 配合服务得相当到位。四五千人的华人队伍从费城中国城牌楼出发,走向独立广场,走向费城市政府,那长长的黄皮肤黑头发的游行队伍宛如一条巨龙, 让美国历史名城费城第一次清楚地听到了万千华人用英文愤怒呼唤出来的口号:“要法律公正, 不要政治审判!”“不做替罪羔羊!”“还司法公正给梁警官!”, 其震撼影响定会从费城波及到纽约和全美国。

“220挺梁大游行”前很多 天,费城市区和郊区很多报名参加挺梁维权示威游行的华人热心者就主动建立起了微信群。通过微信,大家一呼百应。 这些2“20游行”的最早组织者和倡议者依据美国法律和国情建议出来很多很好的英文标语和游行口号,从申请游行得到批准到准备标语传单, 很多华人组织者付出的辛劳和宝贵时间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海外华人在居住国能否依法享有自己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也要看能否产生真正能为华人伸张正义、谋福利的领头人和政治家。“220挺梁大游行”本身在美国取得的空前大成功和产生的空前大影响说明, 在美国的华人圈有热心肠和有能力的维权领头人。

因为微信通知说上午10点就要在费城中国城牌楼下面集会游行,怕人多不好开车停车,2月20 日那天,我早早就起床了。 毕竟,平常从我家开车到费城中国城也要一个小时车程呢。怕游行途中上厕所不方便,早起后,我也不敢多喝果汁和牛奶就匆匆开车直奔费城市区了。 上午10点刚过,乘坐游行大巴、地铁公交和开车过来的华人很快就在费城中国城牌楼下面按照事先组织好的分区汇集起来了,人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有人给 律师函签名, 有人给捐款箱捐款,有人在发放标语牌和美国国旗,大有万众一心的气势。从A到F, 大费城地区华人一共分成了六个区域, 每个区域的游行队伍都有领头组织者带领大家高喊维权口号,这阵势和这群情激昂的场面都是我在美国从来未曾见过的,令人振奋。

因为在费城的美 国人知道纽约警官梁彼得案的人并不太多。所以,当我们浩浩荡荡的华人游行队伍在市中心街道高喊维权口号时, 马路两边和汽车里面的“老美”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这些华人在抗议什么?费城“220挺梁大游行”的组织者还真是下了功夫, 不但标语口号都是英文的,而且还事先印刷了很多英文传单揭露梁彼得案不公正审判的来龙去脉, 派人随游行队伍发放给马路两边的“老美”和其它路人游客。我就亲眼见一对白人夫妇,一人手里拿着一份传单看得那叫一个仔细, 而且还在互相探讨。很多非洲裔的警察和路人对游行队伍呼喊的正当维权口号也是报以微笑并纷纷录像拍照。

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华人温 良恭俭让,不喜欢示威抗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所以,就是靠近纽约的美国第五大城市费城,组织者起初预计能前来参加挺梁示威游行的华人也就是500人左右。但如今的华人真的不同了, 华人手中的微信真的厉害了。很快,据说网上报名人数就迅速达到了2000人。不平则鸣,不公则抗。费城的华人愤怒了, 费城的华人要为自己的同胞弟兄讨回司法公道了!

等到浩荡的游行队从中国城牌坊准时出发口号声震天响地走向费城独立宫广场时,游行队伍人数已 经增加到了近5000千人。 费城的“老美”们也未曾见识过的如此长龙阵般的游行队伍,一个小时后,走到费城市政厅前门高呼维权口号时,一些“老美”也加入到示威游行队伍里面了。参加 费城“220挺梁大游行”的华人也不全是我们“50后”,“60后”和“70后”,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华侨和中小学生也前来参加助威了,大家一起呼喊一起为 同胞伸张正义的场面,令人感动,也令人难忘。

除了凤凰卫视等华文主流媒体外,FOX, CBS和NBC等电视台, 《费城问询报》以及费城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派来记者和电视采访车来了。 这不,亲朋已将画面上也有我身穿红色防寒服高喊口号的凤凰卫视和NBC台电视新闻微信转发给我了。 我在费城的侄女谷蕾和这次大游行的积极组办者之一的侄女婿龙烈生,在游行活动中的画面也都上了FOX等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了。 是的, 我们是海外新一代亚裔,绝不是忍气吞声的哑裔!

微信真好啊!这不,不但我们在国内和在温哥华的家人关心支持我们参加费城“220挺梁大游 行”, 我们天津市新开小学同学圈、天津理工学院同学圈的老同学们乃至重庆朋友圈的管总等,都在微信上以不同形式支持我们在海外的维权示威游行。 这次全美国40多个大小城市华人同时举行的挺梁维权示威游行,规模影响空前。以我们不再沉默,不愿做替罪羊和司法要公正愤怒呐喊声,写就了在美华人历史的 新篇章。

“Stop Scapegoat!”(不做替罪羊!)和 “ Justice For All!”(司法要对所有人平等公正!)等示威游行的口号声已然在我耳边回荡。 特别是我们King of Prussia 区游行队伍的两位手拿扩音器带领我们呼喊英文口号的女士,声音激扬响亮而且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着实吸引来了不少记者和路人拍照录像。

游行中我也发现,其实我们华人圈里面有组织能力和影响号召力的热心领头人还真是蛮多的,他们不但很能干热心, 而且也是蛮拼的。 所以, 不论这次大游行对纽约梁警官案子的判决能否产生积极影响,从维权和华人打破沉默站起来示威体呐喊的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

(2/24/2016)

做举足轻重的棋子,不做弃子

做举足轻重的棋子,不做弃子

作者:费城/抱香书生

not-silent-asians-anymore1从 历史角度讲,我们真要对美国非裔心怀感激。要不是民.权运.动,我们不会有今天相对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和依靠自己努力改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机会。 华人在这方面自己的贡献确实乏善可陈,当然也跟人少有关。但从今天的现实来看,尤其是基于我们相信的价值观,我们总体上更受益于以非非裔文化为主的社会价 值观和体系。 我们信奉教育的重要性,信奉勤恳努力,信奉社会秩序,信奉律己,信奉家庭价值观…。我们一直以来对非非裔主流文化的总体是认同而且受益的 ,但同时长期以来也是靠非裔民权力量来抗衡这种文化时时会流露出来的傲慢与偏见。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上我们跟一些非裔文化现象还是有些距离的, 而且我们也未必希望看到非裔文化完全取代非非裔主流文化,不仅因为价值观的冲突,更因为现实利益,因为以某些非裔文化的情绪化和激烈性, 我们也可能处境更糟。虽然有一些社会原因,非裔底层某些抢劫勒索仇.富犯.罪却也不会因为我们也是少数而给我们特权。但是没有非裔的抗争, 非非裔主流文化对我们的傲慢与偏见也不会有所收敛。打个略微夸张但比较形象的比喻,我们一直以来,在两种势力的博弈中连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都算不上。 非裔因为奴隶制因为马.丁路.德金,有着世世代代吃不完的资本。这就是政.治正确的“白人原罪”。所以主流文化必须时时反省自律。可是我们有这样的资本 吗? 美国历史上的排华在程度和宣传影响面方面与奴隶制在美国人心中是天壤之别。我们也没有一个什么运动为自己争得什么因而赢得尊重。 所以我们一直是哑裔也是有一定背景和原因的。

但是今天这个局面必须被改变。我们短期内改变不了少数民族的成分和地位, 但可以从一个棋子都不是或者是一个可以随时被牺牲的棋子,成为一个重要的棋子, 一个各方都想争取的棋子,就好比选.举中的重要少数派。

要实现这个,第一步就是要集体发声,不做哑裔。要让社会听到一个少数族裔集体的声音,就是我们不是弃子,绝对不接受做弃子!我们要能展现出一个集体的声音力量与意志, 强大到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轻视。在团.结发声集体维.权方面,我们必须要向非裔学习。

然而同时,我们也不应该把自己完全依附于任何力量,一厢情愿地以为依靠某种力量就可以反制另一种力量,须知,你必须依靠才能获得的东西,也能被你依靠的力量随时夺去。

这是一种不仅仅是力量,同时也是高度智慧的,最大程度保护我们利益的博弈。我们不熟悉,没经验,但是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学会。

而学习最重要的起点,就是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参与博弈中学习,在运动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成长。

今 天这个梁警官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它对我们这个弃子地位以及对我们处境复杂性的披露,对我们不仅仅是个教训教育,希望它是我们行动的起点。 认识它的本质以及复杂性,发声,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如何把我们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被各方无视忽视甚至随意牺牲,对我们是一个考验。迈过去了,我们就成熟 了。

而且,经过这次全国自发配合的行动,我们基本可以搭建全国性的联盟与网络组织,有了相互协调配合,资源共享和瞬间启动的机制和能力,为以后维.权打下良好基础。

同 时,我们的团结和集体发声,不能仅仅局限于走上街头和平游.行这种应急行动。华人应该把这个案件当做一个晨醒闹钟,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美国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参与,去贡献,去关怀,去发言,去参.政议.政。不仅仅为自己维权,也在社会互动中加深于其他族裔的理 解交流, 改变我们在社会上“自扫门前雪”的负面形象。只有参与才能影响。想要改变,我们自己需要先改变。

我们今天的行动,一定会是一个 有 历史意义的起点。我们没有历史遗产可以继承,那就让我们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创造遗产, 让后人如同尊敬马.丁路德.金博士一样尊敬华裔维.权的先辈们,让我们的子孙也能骄傲地说,我们的先辈也为这个国家的民.主平.权做出过巨大贡献。 即使我们永远是少数,我们也绝不是一个人弃自弃的无足轻重的棋子,而是一个都能尊敬都要重视都会顾忌的重要棋子。

(2/27/2016)

论推动草根华人参政议政—-不仅仅是大选投票

论推动草根华人参政议政—-不仅仅是大选投票

(费城)Wen

你知道你的township今年预算分配吗,你同 意吗?(你不同意有用吗?怎么表达?)去年给了本地警察局多少钱?那么这些钱怎么用的? 你希望你的学区增加中文课,可是找谁呢?你希望你的图书馆增加中文书,你有发言权吗?你的township出台了一个新的ordinance去重新划分某 块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 你知道这个经过吗? 美国的政治体制赋予地方(local)很大的自治权力。 这些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往往和哪位总统、哪个党派在台上并无多大关系,而和我们每一位居民的参与程度有关。 公民参政议政是民主制度的基石。除了大家所知道的行使投票权选出自己的政治代理人以外,基层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制度极其重要的组成, 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基层政治参与是指居民参与到地方政府与实体的运行中,即各municipalities, counties, school districts 中的形形色色的boards, committees, commissions等。 近十多年来,华人,尤其是新移民,在很多地区的人口急剧上升,但华人在地方政治参与这一层面却并未显示出与此人口变化相应的增加。 华人由于华裔在美的历史原因和母国的政治传统,在地方政治参与这块亟需加强理论学习和积累实战经验。这不仅仅是保护华裔的在美国的切身利益, 更有助于提高地方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透明度,增加地方政府的可信度,促进地方对本地居民的account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华裔参与到本地政府与实体具体的事务中,参与到这些机构的运行中,以真正对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产生与执行产生正面影响, 真正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

具体实践包括,
(1)加入这些实体的董事会、委员会。有些需要选举(比如board of education),有些不需要(比如公共图书馆)。就大费城地区而言, 这其中恐怕已包含了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elected and appointed officials and board members。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推动有意愿、有时间的华人进入这些实体。这些人在日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参加各实体的日常会议。根据阳光法案,几乎所有这些公共实体的会议都对外公开。华人应当主动参加,听取报告、发表意见。比如township 的council meeting, Board of Education的会议。
(3)积极参与地方的选举,例如选举board of education成员,city council, mayor等等。 这些基层官员,和高级官员(参、众议员、总统)相比,更能真正影响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4)联合各少数族裔,积极联合并加入他们的团体,通过他们已有的渠道,去影响地方政策的执行和制定。
而从长远的打算看,华人参与地方政务,主要还在于以下的益处,
其一,为我们华裔的政治力量培养发达的政治根基。美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政治与政策的推动并不仅仅靠高层的选举官员(比如联邦、州的参众议院),而很大程 度上依靠基层的力量。如果华人缺乏强有力的发达的草根参与并形成牢固的网络,那些我们青眼有加的并进行集中投票候选人,哪怕有幸被选上,也会因为缺乏来自 基层政治力量的支撑,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 保护华裔利益的时候力不从心。中国传统上讲,朝里无人莫做官。而在美国,恐怕是基层无人难做官。
其二,参与基层管理可以让我们这些新移民逐步摸清本地以及邻近地区政治生态。其他族裔多年经营的成果,必有其游戏规则与人脉。只有进入这些基层的 board, committee, commission, 我们才能有机会去了解,去实践,才能为将来一步一步选出的city councilman/council woman, mayors, county freeholder,乃至于更高层的官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得以保证他们上任后发出我们想发出的声音。 我衷心希望,本次220后的新组织能在推动基层政治参与上迈出一大步。各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切磋取经。为了我们的后代, 为了他们生活的国度变得更美好更公平,我们这一代华人需要开山铺路。大选,我们选一个代理人,我们一定要投票,
Every vote counts;而基层参与,我们就是主人。 Let’s take action!